液氮储存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以下多种问题:
冻伤风险:液氮温度极低,达 - 196℃,在储存和转移过程中,若人体直接接触液氮或未采取适当防护措施接触到低温部件,会导致严重冻伤。
窒息风险:液氮在常温下会迅速汽化,使周围空气中的氧气含量降低。若在通风不良的空间中储存液氮,当氧气含量低于 19.5% 时,可能导致人员窒息。
爆炸风险:如果液氮与可燃物质接触,且周围存在火源或能量源,可燃物质可能会被点燃甚至引发爆炸。此外,当液氮在密封容器中受热,液氮迅速汽化使容器内压力急剧升高,可能会引发容器破裂甚至爆炸。
自然挥发:即使液氮储存容器的保温性能良好,由于内外存在温度差,液氮仍会不可避免地通过热传导等方式吸收热量而发生自然挥发。
容器密封问题:若储存容器的密封件老化、损坏或安装不当,会导致密封不严,使液氮挥发速度加快,造成液氮损耗增加。
频繁开关容器:每次打开液氮储存容器,都会破坏容器内的低温环境,使外界热量大量进入,导致液氮迅速汽化挥发。
内胆破裂:液氮储存容器的内胆长期处于低温环境下,可能会因材料的冷脆现象等原因导致内胆出现裂纹甚至破裂。内胆破裂后,液氮会泄漏到夹层中,影响保温效果,甚至可能导致容器损坏。
真空失效:液氮储存容器依靠夹层中的真空来实现良好的保温效果。但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真空度可能会逐渐下降,导致保温性能变差,液氮温度上升,加速液氮的汽化和损耗。
阀门故障:液氮储存容器的阀门可能会因低温冻结、杂质堵塞、部件磨损等原因出现故障,导致无法正常开关,影响液氮的取用,甚至可能引发泄漏等安全问题。
温度波动:在储存生物样本时,若液氮罐的温度控制不稳定,出现温度波动,可能会对生物样本的活性和质量产生影响,导致细胞损伤、基因变异等问题,影响后续的研究和应用。
标签模糊或脱落:液氮储存环境中的低温和湿度等条件可能会使样本标签的字迹模糊或标签脱落,导致样本信息丢失,无法准确识别样本,给科研和医疗工作带来困扰。